www.justoa68.com,新锦江娱乐股东在线开户: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版
  • 网站首页
  • 真人游戏
    游戏项目
  • 常见问题
  • 代理加盟
  • 存取简介
  • 关于我们

本地新闻

缅甸动态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

1454267123613350.png

新锦江娱乐有限公司

Email:735089999@qq.com

网  址:ww.xjj6789.com
备用线路:www.xjj7.com

缅甸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本地新闻 > 缅甸动态

【历史与空间】书写与手稿

  手稿,是作者亲手一笔一划写在竹简、布帛或者纸张上的原稿。12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的古装历史剧《大秦赋》中,不时可以看用竹简写成的奏章或诏书。随着技术的进步、纸张的普及,竹简、布帛早已「光荣下岗」了,写在其上的原稿,只有在一些博物馆展柜里才能看到。2014年11月11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心曲传真--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上,一本中国现存最早的、元代郭畀(1280-1335)日记手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现如今,电脑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连写在纸上的手稿,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罕了。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现在还有人用笔写稿吗」的话题讨论。八个回答中,只有一个持「中立」态度:「完全看个人,有些人就是写字更有灵感,一些突发奇想或者瞬间冒出的好思路用本子记下,最后在电脑上做整理」;其馀几个对用笔写稿明确否定、嗤之以鼻。如:「现在手写稿子的很少了,一般都是特别传统的纸媒,还有比较传统的老作者才这样」;「现在基本用电脑写稿,几乎没有人用笔写稿了,除非是顽固不化的人」。乖乖,在某些人眼里,用笔写稿竟然成了「顽固不化」!看了类似见解,心中五味杂陈。

  电脑写作,既便捷又轻鬆,且速度快效率高。可是,完全依赖电脑,彻底告别手写,短期内或许没有太大问题,久而久之,弊端必现--完全依赖电脑写作,键盘代替了笔墨,荧幕代替了纸张,符号代替了汉字,导致对汉字书写文化产生不可低估的衝击。文字,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既是交流和传递资讯的基本工具,更是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媒介。历经五千年积淀的汉字,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不单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认同。能否规范书写、灵活运用汉字,关乎公民整体的素养,关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当下,用笔写稿的人与日俱减了,但还有人在默默坚守着。比如,莫言、贾平凹等。2019年2月18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与著名作家、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应百花文艺出版社之邀,展开一场文学与文化的无疆界对话。其间,两人不约而同谈到了「手稿」话题。马未都坦言,对于当下用电脑书写的青年作家来说,手写是对人生特别痛苦的磨练,而他至今仍坚持拿笔书写。张炜则表示,从1973年第一部处女作开始,他长达40多年的文学写作生涯。只有中间一段时间用电脑书写。他的五笔打得很熟练,几乎到了可以盲打的程度。但他很快放弃了电脑写作模式。在张炜看来,「文学写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电脑轻巧的笔力,无论你的打字速度有多快,终究没有那种边带着思索,边一笔一画跃然纸上的创作灵感来得真实自然。」

  电脑时代,如果说用笔写稿难能可贵,纸上改稿同样值得称道。近读《作家通讯》,在《创作随想》专栏上,看到韩少功、张炜、冯骥才等几位著名作家谈网络时代的挑战。从中得知,冯骥才书房里,至今不配电脑。他说:「我只是有时在iPad上划拉一下而已,改稿仍在纸上。对电脑一窍不通。朋友笑我是固执,是不剪辫子的前朝遗老。我的理由是:我喜好用笔写字的感觉。汉字象形,书写时有美感,写字时大小随意,挥洒自由。」冯骥才认为,因为汉字的书写之美,使自己拒绝了电脑写作。但他相信,这个理由到了下一代就不会存在了,因为下一代人一入学就开始使用电脑。当然,他们在手写汉字上肯定要出现问题,甚至有可能连自己的姓名也写不好。想想看,一个连自己姓名都写不好的人,何谈传承书写文化、怎麽可能写出优秀作品?

  本人无意与上述几位文化名家相提并论,但对书写却颇有些许同感。用笔写稿,纸上改稿,感觉不一样,效果也不同。因此,迄今没有丢掉手中的笔,没有完全依赖电脑。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馀创作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咬牙买了一台「486电脑」,并很快学会「普通码」输入法。电脑写文章,轻鬆是轻鬆,便捷也便捷,但「有点固执」、「顽固不化」的我,总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于是,买回一台「针式打印机」。每篇文章,不论长短,先打腹稿,后上电脑,边打字边整理,待「毛坯」初成了,打印出来,一而再,再而三,纸上反覆修改,这才放心满意。在我看来,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长相好不好是「基因」问题,脸面淨不淨是「态度」问题。邋邋遢遢,肮肮髒髒,自己看了都彆扭,更何况是他人?因此,30多年过去了,始终坚持纸上改稿。针式打印机用坏了,换一台喷墨的,前几年又换成激光的。纸上改稿的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几十年的写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好文章不是轻而易举写出来的,而是反覆推敲改出来的。张炜先生曾经说过,一次,有朋友跟他讨论时表示:「写作无非是把脑子里的东西记下来,用电脑有什麽不好?」后来,这位朋友告诉他,在海外华人开的饭馆里,没有手擀麵,而机器麵始终没有手擀麵那样劲道。张炜形象比喻,用笔书写的滋味如同手擀麵,而电脑书写则是机器麵,冷冰冰的很机械,看不到作者的心情。我,很赞同张炜的说辞。电脑写作,速度自然快一些,可是较之用笔写稿或纸上改稿,其品质如同手擀麵与机器麵一样,多少是有差异的。麵条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製作食用历史。麵条,製作简单,食用方便,花样繁多,营养丰富,是既可主食又可速食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如,国人庆祝生日的长寿麵,国外香浓的意大利麵等。而但凡好吃的、温和且筋道的麵条,几乎都是手擀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手写稿、纸上改稿,不单关係到作品的品质,而且关係到书写文化的传承。电脑,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从当年的「大屁股」,到当下的「笔记本」,不过短短二三十年。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电脑也会像手机一样,不单得以普及,而且越来越方便携带,越来越便于操作。只是,创作的滋味是苦的,创作的过程是难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唯有那些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自觉坚持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创作的写手,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作家,才可望生产出活力四射的作品。我不反对使用电脑,但主张手工改稿。这样,书写文化不会「枯萎荒芜」,手稿也不会「断子绝孙」。

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2-15 12:13:44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字里行间】伥传媒与伥文人  下一条:疫境嚐圣诞自助午餐 酒店外卖佳餚多样化
www.justoa68.com,新锦江娱乐股东在线开户:
缅甸动态|新闻资讯|本地新闻|常见问题|问题反馈|代理加盟|存取简介|网站地图

新锦江 版权所有 2008-2014 果ICP备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