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的「石耀东南-福建省寿山石雕获国家级展览金奖作品展」日前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36位艺术家共计45件作品参展,其中有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展览(比赛)中获得金奖作品,也有来自中国文联主办的「山花奖」获奖作品。
因材施色达上境
香港文汇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作品或人物花鸟,或奇珍异草,或飞禽走兽,或浮雕镂空,或圆雕薄意,刀法高古,皴法雅结,布置深邃,意境雅緻,与温润石质浑然一体,巧夺天工,歎为观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寿山石雕传承人冯久和认为, 美的其中一个标准是「和谐」,寿山石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在雕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色彩与色彩、形状与形状之间的和谐关係,正是圆雕要解决的问题。而「俏色」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技法。
在冯久和展示的《美意延年》这件作品中,每一个题材:梅花、竹、山石、喜鹊等互相呼应,虚实结合,疏密得当,在技法上充分发挥石头的本质特点,在立意上去除无关,不堆砌,合理取捨,强调主题。冯久和曾荣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七十 年代初,以「花果篮」 题材而名重艺坛,其代表作《含香蕴玉》被中国邮政部选用,登上了 「国家名片」。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叶子带来的寿山石雕作品《满堂红(材质:山秀园石)》,曾荣膺2005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她向文汇报记者介绍, 此石材唯一能奏刀的地方就是零星散布于砂团中的一些红黄相间的石块,所以她因材施艺,以俯视的构图表现水中游弋的锦鲤争食人们撒下的美食,「『只画鱼儿不画水』能让人感受到鱼儿若隐若现沉浮畅游于水中的场面,那石中原本令人生厌的杂质此时已化为我们的精神『美食』。」
刀下之石无贵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长陈礼忠擅刻寿山石的花卉、禽鸟、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叶的雕刻;擅长观察和发现不为他人所重视的石种的独特之美,勇于在题材和技法上推陈出新,赋予石头新的生命。「『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李商隐笔下的枯荷,秋亭夜雨历历如画,对于秋荷我想表达的是『自然之美』。」陈礼忠站在作品《秋荷听雨》(老岭石)前如是表示。
陈礼忠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红色部分石材,刻画两隻禽鸟停驻在荷梗相依相偎在这小千世界,在这寂寞深秋时节,给荷塘多了一份美丽与哀愁。石材大面积的黄碧绿的叶被秋染上一层淡黄色,虽有残破却风骨不减,低垂的莲蓬沉甸甸的,其间莲子颗颗饱满圆润,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
在陈礼忠看来,「石无贵贱」,他选择寿山石中毫不起眼的老岭石等普通石材,以心点石,以情化石,以意造石,通过对线条、光线、色调、影调的准确把握,创造出具有弹性张力的质感、空间感、节奏感和立体感的佳作,从而达到因石造色、以色呈象的张扬,呈现新的文化意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益晶参展的寿山石雕作品《天机不可洩露》,以寿山石--荔枝冻石雕刻而成。陈益晶称,他以黄色块面雕刻脸部和手,充分体现两位尊者窃窃私语,面授玄机的神态;又以白色块面刻画服饰部分,袈裟衣褶线条流畅,衬托严肃的玄机,形成对比关係。「色彩的黄白互为映衬,很好地表现石材的纯淨温润的质感,并展现巧用天然色彩的奇妙意境。」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