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栏,我一直劝年轻学子多读一些古文;理由是,现今中文水准每况愈下,一些人写的所谓白话文,西化严重,不过不通;行文更柔筋脆骨,读之无味。在课堂上,我也力促学生买部《古文观止》,下定决心,苦读苦读。
不过,有些学生却诉苦,认为有些古文很难读,诘屈聱牙,长过「万里长城」,虽然有语译,但兴趣遇难遇长而断。此时,我就劝他们从读些易诵,音韵上口的文章入手,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陶潜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但有些学生仍表示没读出兴趣来。毕竟,在现今智能手机时代,有谁还对劳什子的古文有兴趣!
昨日,在书坊看到一套四册叫做《念楼学短》的书来,翻之,不禁喝叫:「有了!」所谓「有了」,就是终于找到一部书,极适合方今青少年可以一看的古文书来。
这套书,分为53组主题,选文530篇,每篇百字以内,被誉为堪称「百字版的古文观止」。选材方面,涵盖经籍奏令、文论诗话、随笔杂记、散文短信等,类别遍及文学历史、社会文化、民俗风土、景物人情等。各册中,我独喜第二册,于是大破悭囊,买了,虽然所处之室,已成灾了。噫!书灾也!
第二册所选悉为随笔杂记,有我喜爱的《世说新语》、《老学庵笔记》、《扬州画舫录》、《雨般秋雨盦随笔》、《广东新语》等。且举《世说新语》一则为例: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编著者锺叔河的分析结构是,录原文有些少注解,如出自何书,作者何人,「桓公」是谁,「琅邪」是何地。最重要的是「念楼读」,主要是语译;再而是「念楼曰」,解释感慨一番。其馀各册,都随此体例。此外,另起题目,此篇是〈永恒的悲哀〉。他深情剖白:「树都长得这麽大了,教人怎能不老。」
锺叔河,1931年生,今已89岁。原当出版社编辑,现已离休,閒时仍爱舞舞文,弄弄墨。他居于长沙市一栋20层楼上,由于「户户外貌同」,他便在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书「念楼」二字以示区别。未知他「念」中之「楼」是什麽样的「楼」?
锺叔河与钱锺书、杨绦夫妇交好。钱锺书生前,曾主动为他的《走向世界》写过一篇序文。在这部《念楼学短》中,杨绦「身近百岁,老人腕弱」,也为他写了序,说:
「我实事求是,只为这部合集说几句恰如其分的话。......选题好,翻译的白话文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这并非过誉之语。「选题好」,确是的。有篇题为〈地下黑社会〉,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内文匪夷所思,我不在此「剧透」,读者诸君拿来一看,必定拍案叫好!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