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新闻说,精明的商家们近些年找到了新商机--声音营销。原因是人们在手机长到手上若干年后,终于「想从眼花缭乱的碎片化信息中渴望视觉解放」,于是--他们不是放下手机去寻求安宁,而是把兴趣扩展到「音频」上。
简直就是新天地。听歌、听书、听课、听相声、听广播、听微信,各种音频APP下载一溜够,双眼双手得解放,人只负责「葛优躺」,舒坦。而最重要的,以前眼睛不能看手机的缝隙--比如开车、通勤、做家务、护肤、运动甚至是睡觉的时间,如今也可以被「填满」了。哦耶!
就在人们沉浸在被碎片信息填满的「安全感」中时,商家们偷偷又适时地安排了声音营销--在音频APP平台或音频节目中插入广告或赞助商的产品和服务。结果显示,有40%至50%的用户给面儿消费了,这转化率,真是相当给力。
而声音营销中的鼻祖也是最经典案例之一,来自宜家。其在2007年的时候,曾推出过一个长达25分钟的广告,广告中的女主角对宿舍中的傢具一一评述介绍,同时伴随着抚摸揉擦这些桌椅被褥的各种细碎声音,但姑娘自始至终都没有露脸。这个神奇的「听25分钟摸傢具」的视频,后来在Youtube上获得了超过236万次的播放,更让同期宜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5%,在线销售额同比增长5.1%。
除了营销,声音最近还被看好了另一个商机:声纹识别。
有研究机构认为,当今生物识别产业正蓬勃向上,其中仅语音生物识别,即声纹识别这一细分方向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00亿美元。继指纹、面部、虹膜之后,「声纹」作为识别个人ID的一部分,正在登上日新月异的商业快车。
2018年,央行发布了声纹识别相关行业标准,去年,公安部确定了关于声纹数据库建设、信息採集指引的细化内容。中国工商银行前不久已开始把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信用卡反欺诈现场,在同业银行中率先开启了金融风险管控的新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阶段的声纹识别技术已经能满足部分行业特定场景的商用需求,但从商用入门到成熟体验,仍需要有相当大的提升。看罢这两则消息,小狸想讲第三个关于声音的故事。
说是疫情以后,人类活动前所未有的减少,然后科学家们就发现,在全球117个国家的268个地震台中,有185个的噪声水平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下降了50%。简单说就是,地球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而这个前所未有的安静,让研究人员前所未有地听到了隐藏很深、以前被噪音掩盖而完全听不到的地震和火山信号,为预警作出贡献。所以说,安静一点,空一点,是有好处的。
手机少刷一点,除了音乐,音频APP少听一点,摒弃没养分的碎片信息,摆脱知识焦虑的洗脑,留出读书、思考和放空的时间,学会独处,学会和自己对话。声纹识别也不要一窝蜂都急着上马,一张面部信息只卖5毛钱的事就在昨天,做足保障和安全才是最根本的问题。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