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四季长青,在诗词书画里,不时当上主角,而易于取用的特质,令它经常成为人们製作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更衍生出「竹工艺」,以竹子创造出一种雅緻的生活文化。人们在从前已学会运用富有韧性、易织能编的竹之特性编製各种器皿,竹工艺可说是秉承了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近日有展览则以竹为主体,展出十位本地和海外工艺师的竹工艺品,向大众重新演绎传统竹工艺,并探索竹的实用性、当代美学等,展示竹的不同材质、形态、自然特质,诉说竹艺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和发展如何与我们连繫。 文、摄:香港文汇报记者 张美婷
展览《寻竹探艺》由即日起至12月31日于中环飘雅活艺举行,展出十位来自日本、台湾及香港工艺师之竹艺作品。展览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分别为「因环境而生」、「文人雅兴」以及「日用之美」,以互动的方式带领观众探索竹的实用性。是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陆咏沁表示,这次展览是团队经过广泛研究和考察的成果,「望藉展览探讨香港传统竹艺的工作,重新演绎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繫,运用展览促进不同年代、地区及文化的工艺师之间的交流。」
农业竹器中了解工艺历史
踏入一栋位于中环闹市中的历史建筑,映入眼帘的是各个精緻的竹工艺品。展览以区域「因环境而生」作为开端,追溯竹艺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如何依照特定环境及文化创造出相应而且实用的用品。竹的实用性除了可在古时的农业竹器中见到之馀,在经过变奏的当代作品中亦能凸显出来。
台湾工艺师王生辉的《灯具》在此区域中呈现,作品以菓物盘、鸭饲料碗和鸡笼组合而成,摆脱竹器只会出现在农村的既定印象,作品中的鸡笼底部装上灯泡,亮灯时光影强调了编织花纹的美感。三件作品均採用了六角编的花纹编织,作品并置陈列,延伸出从平面到立体的观感。另一台湾工艺师陈咏笙所製的《三角盘》以竹子内层的纤维製作,以无孔竹编为蓝图,在传统农具中有晾晒、收穫穀物的功用,三角盘成浅盆状,尺寸相比传统竹筛较细。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