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由陈可辛执导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终于国庆日在本港上映。在社会撕裂和疫情双重影响下,票房显然未如预期理想,却是一部值得记录、也值得欣赏的电影。
对于走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来说,「中国女排」并不仅仅是一支国家女子排球队,它代表一种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顽强意志力,也是一代年轻人的榜样和精神支柱,更是包括香港人在内的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电影重现了三场牵动国人情绪的重要女排赛,并以此为背景衬托,贯穿全片──1981年世界锦标赛打败东道主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2008年北京奥运上中美两队对阵,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上中国队逆风夺冠。其中,在对东道主巴西队一役,更邀得当时参与里约大赛的中国队成员真人演出,再现逆境雄风。
透过几场逼真的球赛及其赛前准备,观众得以重温了女排当年紧张刺激的精彩表现,也同时看到这些高个子姑娘们风光背后的血汗和泪水,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和苦练,才在国际赛场上赢得掌声。
电影由巩俐饰演的中年郎平(青年由其女儿白浪饰)带领美国女排对战中国女排拉开序幕,但很快转入中国女排首次夺冠之战──与日本队决赛,其间穿插由袁伟民(吴刚饰)带领女排在福建漳州集训片段,再以黄渤饰演的另一位前主教练在家观看里约逆风夺冠之战作结。
电影放映后,有人觉得像「郎平传」,质疑将女排的功绩都归功于个人,有违女排的集体精神,对其他成员不公。这显然是创作行外人之话。电影主题宏大,时间跨度30多年,要在两个多小时内呈现三代女排的事迹,只能抓住重点,突出主线,否则将成大杂烩。中国女排无疑是一个团队,更是几代人组成的团队,但从年轻时作为享誉世界的主攻手(「铁榔头」)到中年先后出任中美两支强队主教练,郎平可说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女排。所以,电影以她为主线,辅以两位前教练,带出女排从八十年代「五连冠」的高峰期,到九十年代的低潮,又在千禧年后再创佳绩的发展历程,剧情铺排算合情合理。
陈可辛是一位擅长平衡商业运作和艺术创作的电影人,也是一位在驾驭大场面和捕捉小细节上皆功力深厚的导演,这在《夺冠》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他在后半部细緻地描写郎平与教练(以陈忠和为原型,但因遭抗议,电影没用其名)逾30年的女排渊源和友谊,如何从昔日陪练队友变成赛场对手,并巧妙捕捉了郎平在带领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后的複杂心情,以及教练从竞争对手到支持者的心理变化,令电影有血有肉。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