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本应是饮食业旺季开始,但疫情下只能艰苦经营,有入行近40年的资深从业员放弃内地高薪职位回流本港,但7月遭到解僱,而他原已觅得新职,惟第三波疫情爆发,新僱主放弃餐厅开张计划,他再遭打击,暂只能靠积蓄应付供楼及病患妻子的医疗开支。
新僱主节流 半薪仍被炒
蔡先生17岁已入行,曾任职内地大型食肆的集团总经理,月入5.5万元人民币,但去年黑暴愈演愈烈,他年底时因担心妻子独自在港的安全,毅然辞职回港到一间酒楼任店长,月薪大减一半至只有约3万港元,返港不久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
他表示,在第二波疫情爆发前已替僱主架构重组,减少不必要人手,每月节省10万元薪酬开支,其僱主之后因疫情恶化决定暂停营业,并以政府的补贴装修。他负责监督工程,僱主承诺「计返人工」,但出粮仅获发6,000元薪金。
蔡先生说,僱主在酒楼5月重开后多次下达指示,要他尽量安排同事放假以节省开支,但他考虑到酒楼实际运作需要,未能完全满足对方要求,最终7月中被解僱,「佢(僱主)话我近两个月都帮唔到佢悭钱,人工咁高,唔好意思,要牺牲我。」
供楼医妻病 月开支上万
身为家庭经济支柱的蔡先生失业已两个月,仍然要供楼,妻子年初更患上类风湿关节炎,每月医疗开支上万元,「最初唔知咁严重,而且当时有工作,谂住使少啲就问题唔大,原来又要打针、药费又贵,到公立医院排期,但要出年年中先可以见医生。」
面对沉重经济压力,他直言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极难找到合适工作,「要搵返原本职位好难,唔好话3万蚊人工,2万左右都难!」有另一名前僱主打算经营泰国餐厅,找他回巢,惟因爆发第三波疫情而打消计划,他亦失去工作机会。
近日,蔡先生报读了保安课程,不排除暂时转行,「暂时仲顶得住,但长远一定要有稳定工作,我唔使好高人工,但最少要应付开支。」
政府虽放宽防疫措施,但食肆每枱只限坐4人,酒楼最挣钱的饮宴无法进行,前景不乐观,饮食业职工总会名誉会长郭宏兴指出,近日虽有食肆出现人手空缺,但不排除因食肆安排较少员工上班,而可开工的职员却因工作量增加,过于辛劳而离职,而新聘员工薪酬水平普遍较疫情前低。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