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引发全球高度关注,杜甫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这是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看过纪录片,我始终觉得,杜甫并没有走远,就在不远处──他是我们难以超越的「前浪」。
但是,与杜甫做朋友,需要时间的熬煮,拥有成熟的心智。文学女博士潘向黎曾说杜甫埋伏在中年等着她,她读杜甫,也是怀念父亲。我不同,我是跟随杜甫重返草堂。或许,杜甫生下来就是要走一条成圣大道的。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奉儒守官」的家风和祖上节孝仁爱的品德,为他幼小的心灵植入精神的基因,而「生常免租客,名不隶征伐」的世家特权,又为他忧国忧民、底层行走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说青年人繫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很关键,其实,直面人生第一次的失败也很关键,尤其是像杜甫这样的集大成者。开元23年,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他权当试试手、见见世面。那一年他24岁。
此后十年间,他裘马轻狂漫游,「春歌丛台上」,登临泰山,邂逅李白,留下千古诗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说,后人每一次登临泰山,都是对杜甫的致敬,也是对青春中国的礼讚,这首诗作是饱满生命最淋漓的产物,也是他一生仅有一次的心灵放电,更是对盛唐时代的精神注脚。让人玩味的是,第一次落第的杜甫,邂逅第一次官场失意的李白,两人的相遇堪称文学奇遇,也是一桩载入史册的精神事件,就像闻一多先生的评说︰「我们4,000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这场会面至今备受后人争议,褒此贬彼,两人关係云云,也许辩论本身就是对诗坛双璧的爱戴与效仿。文章来源:新锦江娱乐:www.xjj6789.com